服务热线: 400-110-9145 周一到周五,8:30-17:30

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还能“笑”多久?

   日期:2010-10-28     浏览:141    评论:0    
核心提示:《非诚勿扰》的热播,导致全中国电视都在疯狂婚恋,再一次将中国电视的一窝蜂同质现象显现出来,让人深思。中国电视业高度封闭但
《非诚勿扰》的热播,导致全中国电视都在疯狂婚恋,再一次将中国电视的“一窝蜂”同质现象显现出来,让人深思。

中国电视业高度封闭但却并不垄断。一方面由于制度规定带来不能逾越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却因为四级办电视的竞争造成没有垄断之利只有竞争之苦的结果;一方面同一个电视市场拥有50套以上开路电视频道你争我夺,另一方面每个省级电视台又只有单一卫视频道同质较量;一方面中国电视节目在收视和广告市场上充分竞争,另一方面电视台却由于体制性原因不进入市场优化整合。所以,中国的电视竞争,呈现出越转越快的陀螺状态,在存量上你死我活的争夺,被广告驱动的收视率让中国电视行业成为腥风血雨的“竞争红海”。

在这种格局下,节目创新成为各电视台从红海中杀出血路的生死抉择。当多数电视台还在用新闻和电视剧争夺制高点时,湖南卫视最早开始以模仿、借鉴为突破口的电视节目创新。从《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到《超级女声》、《天天向上》,湖南电视成了中国电视节目创新引领者。而中央电视台二套,由于频道定位排除了电视剧,曾经也以《幸运52》、《开心辞典》等节目,与湖南电视一同引领中国电视节目创新浪潮。

但由于中国电视频道众多、电视频道结构同质,电视创新,就像生命周期极短的蜉蝣一样,呈现出一种朝生暮死现象:任何节目红火之时就是这类节目衰落之时,“热什么毁什么”成为了中国电视创新的宿命。从辩论类节目开始,益智类节目、选秀类节目、综艺类节目、故事类节目、魔术类节目,直到眼下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相亲类节目,无一能够逃脱这样的规律。电视剧的生产和播出也同样如此,什么题材热火就必然带来什么题材的衰落。

造成这种蜉蝣般速兴速亡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电视台和电视频道众多,一旦某种创新获得观众认可,就会出现四级电视台的快速复制模仿,造成同类节目过量供给之后观众的“审美疲劳”,同时也会带来电视节目之间过度竞争下不得已为之的“搏出位”、“撞底线”的低俗策略。结果,这些节目或者被观众抛弃,或者被政府管制。节目创新的成果,转瞬间被同质化和低俗化所葬送。

在大多数国家,由于电视行业基本是少数电视媒体控制的垄断竞争结构,加上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知识产权尊重意识,一般不会出现大规模同质竞争局面。正因为如此,美国电视剧才可以从容不迫地每周播一集,英国BBC才可以优雅地播出那些精美的纪录片,《美国偶像》在美国播出了近20季仍然生命力不减,《老大哥》、《幸存者》这样的大型真人秀也已经在欧美各国健康生存了10年有余……。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新比任何其他地区都要紧迫,也要更加艰难,创新的生命周期也都更加短暂。过去10年,中国电视创新从模仿学习港台开始,然后是日本,然后是韩国,然后是欧美,现在已经发展到印度、拉美等等,用空间和时间的差异换来“创新”效果,以至于今天中国的电视频道已经是电视形态的“世界之窗”。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有热播节目,中国几乎都会有“三寨”版或引进版。当然,当世界电视节目形态都被我们统统拿来之后,中国电视节目创新的参照系就失去了,创新业因而变得更加艰难。

但生存的压力,使中国电视仍然在创新之路上狼奔豕突。向国外学模板,向传统求差异,真人秀、交叉、草根、戏说、跨界、本土移植、多媒介互动……这些创新手段都在被中国电视人所过度采用。尽管周而复始的创新、同质、低俗、衰落的“蜉蝣定律”仍然有效,但对中国电视人来说,只求笑得最早,不求笑到最后。所以,中国一类电视节目的生命周期,与节目本身无关,与中国的电视制度有关。所以,《非诚勿扰》这类婚恋节目的生命周期,注定要在一大批同质节目的抵消下,很快走入低谷。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扫描登录手机版!

关注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