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资本纷纷押注智能锁市场,2015年美国智能门锁制造商UniKey获千万美元A轮融资,August获得3800万美元B轮融资;我国较早专注于互联网智能锁的科技公司钛能获得千万A轮融资。
什么样的锁才能称之为“智能锁”?钛能许总工程师这样解释道:智能锁最直观的特点是“去钥匙化”,一类是以人体的虹膜、刷脸、触控等生物识别方式开门,另外一种是现在常用的遥控、手机App进行管理即可内置有蓝牙、WiFi的互联网智能锁。互联网智能锁不仅化解了丢失钥匙的苦恼,还具有远程化管理、状态实时查询、暴力开门撬锁示警、自带锂电池可充电等功能优势,使得互联网智能锁成为最野心勃勃的“入口级”智能家居产品。
一、脑洞大开,一把智能锁会给居住生活带来多少惊喜
想当年,雷军在2010年创办小米时,很多人评议他怎么敢去做手机,雷军说他做的不是手机而是“互联网手机”。这桩公案放在智能锁行业同样耐人寻味。
市面上一些高端的机械锁,槽孔精密、开门顺畅,让人不得不赞叹门锁工业化之成熟。智能锁诞生为这一古老的行业注入了新兴血液,多数派认为智能锁只是传统锁的功能升级,就像彩电取代黑白电视那样,还是同样的渠道和人在玩。少数派认为智能锁借势移动互联网深刻改变人们家居生活的场景,作为开门的“锁”只是底层硬件、物理载体,而长远看来本质却是互联网,一旦互联网智能锁走进千家万户形成规模效应,入户家庭成为黏性极高的重度用户,将呈现崭新的商业模式。
钛能智能锁品牌创始人、CEO张总曾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互联网智能锁”在产品逻辑上、战略意义上都是互联网的“连接属性”优于锁的“物理属性”,并可以归结为三个不同阶段:
1.0版互联网智能锁在门锁闭合器的基础上连接家人或居住者,用户在手机App端可以随时查询家人在家与否,能够为亲友、保姆、租客等远程开启,并在App上查阅开关门、反锁等实时情况及历史记录。
2.0版互联网智能锁开始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依据居住者出入的大数据,发出相应的指令,比如老人在家超12小时未出门,自动给儿女手机App发送警报,定时温馨提示是否出门散步等,智能锁与智能算法结合之后变得更“聪明”,更通人性。
3.0版互联网智能锁阶段,随着安装基数达到临界点后形成网络效益,互联网智能锁App可以成为家庭甚至家族间的沟通工具;“智能锁+APP”会成为其他智能家居产品的触控中心,对接越来越多社区O2O及到家服务,比如早上上班时饿了吗的早餐自动送到手上,逐渐形成开放的家庭生活服务的生态圈。
二、智能锁家用市场有着极为诱人的机会:
1.中国有14亿人口,近4亿多家庭,智能锁市场规模全球最大;
2.在日韩及一些欧美国家智能锁市场份额占据70%以上,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机械锁,而尝鲜智能锁;
3.本土门锁带有“天地钩”,很多洋品牌的规格与国内防盗门无法匹配,这倒成为国内品牌爆发一大优势。
当然,人们使用钥匙的习惯根深蒂固,机械锁还有漫长的服役时间,面对海量、分散的C端家庭用户,市场教育和推广难度较大,这使得互联网智能锁初创企业初期把目标瞄准批量采购量更多、亟需门锁智能化管理的B端市场。
正好赶上“分享经济”在短租(民宿)领域爆发,无论是国外的Airbnb,还是国内的小猪短租、蚂蚁短租、途家等都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陌生人住进房东家时钥匙怎么给,退房之后房东要不要换锁芯?而安装了智能锁的房东则没有这样的顾虑,房东可以随时为租客开启使用权限,一旦退房之后即可删除其入户权限,便于核算房租,很快智能锁就成为做互联网短租房东的标配。
三、智能锁要想像手机成为“大众消费品”,仍存在不小挑战
据著名市场研究公司statista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403.40亿元,同比增长41%,预计到2018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1300亿元,未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8%左右。而我国互联网渗透率为50%左右,已具备较好的智能家居发展条件,但智能家居渗透率还不足5%,潜力巨大。
目前智能锁满足了B端(企业用户)经营刚需而站稳了脚跟,但是门锁最大的市场仍然是在海量的、分散的C端(家庭用户)那里。如果用“预装市场”和“改装市场”来分析则更为清晰。据了解,我国的住房库存预计132亿平方米,可供2亿人居住,毛坯房、新公寓、新酒店等在装修时直接安装智能锁是最为理想的,但是增量有限。事实上,在门锁市场中98%使用的是传统机械锁,因而中国绝大多数家庭用户的改装市场,才是互联网智能锁行业的决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