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正在演示自己发明的自行车防盗锁。
华兴时报讯 (记者 樊玲)3年潜心研究自行车防盗锁专利,终于成功拿到国家专利,但缺乏足够的启动资金。近日,银川市发明家王建民向记者诉说了心中的苦恼。
今年35岁的王建民是银川人。从1990年至2003年仅他一人就丢失7辆自行车,由于自行车丢失数量较多,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较大。由此,王建民萌发了要发明一把小偷撬不开的自行车车锁的念头。
从2000年开始,王建民利用曾在西北煤矿机械制造学校学习过金属焊接技术,又重新拿起了笔开始设计防盗锁的图纸,经过对市场上销售的机械锁、电子锁、磁性锁等锁子的研究,他发现小偷之所以容易得手的原因,就是这些锁子都有一个剪切点。经过反复琢磨和试验,2003年,王建民的新发明诞生了,这是一种能够防止自行车丢失的防盗锁。此锁成本在5元钱左右,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蝶形等几何形状,它由三部分组成:锁壳、锁体、锁芯,有防剪、防钻、防撬等功能,要想打开只有用钥匙。生产工艺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可采取组装形式。同时,他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2004年5月1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授权公告,“自行车防盗锁”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根据王建民的调查发现,现有自行车车锁的售价,如普通防盗锁的价格一般在20—30元,高档都在50—70元。而他所发明的防盗锁成本只有5元,其利润空间可想而知。
然而,要将发明转变成产品,就必须有生产线,“从拿到专利到现在已经过去了5年时间,一直由于缺乏资金,不能投入生产。”王建民无奈地说。兴建厂房和购买设备至少需要20万元,一个打工的工人哪里能凑到这么多钱。为了证实该项目的前景,2007年王建民带着他的专利参加了当年的宁夏青年创业大赛,并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当时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具有可操作性,但由于银川市场上销售的锁子,都是从南方生产的,本地没有生产线,因此至今他都没有找到合作伙伴。他说,无论多难也要推广自己的专利,希望能尽快找到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