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0-9145 周一到周五,8:30-17:30

记开锁匠伍银生的人生故事

   日期:2010-10-27     浏览:475    评论:0    
核心提示:    记者多次接到市民的热线电话,说,城区街心花园附近有一个修

 
 记者多次接到市民的热线电话,说,城区街心花园附近有一个修锁匠,修锁的手艺很神,无论你要开什么锁,配什么钥匙,几分钟就能搞定。而且,他不仅修锁技术好,服务态度也非常好,无论是三更半夜还是刮风下雨,只是要接到顾客的求救电话,他二话不说,背起工具箱就出门,为人救急、替人解难。因而,在不少市民中赢得了“开锁王”这一美誉。
  近日,记者按市民提供的线索,在街心花园某单位楼房巷道处,找到了修锁师傅。只见靠墙边,一个半人高的长方形修锁箱,修锁箱临街的一面刷成红漆,上面用白漆写着:开锁王、联系电话、修理业务范围,尽管字不是很工整,且还有几分风吹日晒的蚀痕,但还是十分醒目。箱板上放有各种钥匙配件、皮鞋后跟、一台电子配锁机,四角支撑了四根铁棒,搭起一个简易遮雨、遮太阳棚子,铁棒间牵有一根铁丝,上面挂满了一长串钥匙坯子和各种挂锁及自行车锁。在修锁箱后,一个中年修锁师傅正微弯着腰,在电子配锁机上为等候的两个顾客配钥匙,配好钥匙后,又用一把小锉子锉了锉钥匙四周,再拿标尺仔细测量钥匙,丝毫无差,才将钥匙递给等候的顾客。而完成这一系列操作程序,记者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没有用到10分钟。
  修锁师傅叫伍银生,今年46岁,东兴区新江街道办事处新江村4组人。他说,小时候,他家因姊妹多(5姊妹,他占老幺),又属城郊,一个人连田连土还没有三分地,父母亲光靠种点庄稼,是养活不了一家人,因而,家里非常穷,小学没有毕业,他就跟着舅爷陈世兴学木匠手艺。他说,最使难忘的,14岁那年,因邻居家失火,株连到他们家房子,房子被烧得精光。为了给家里挣修房子的钱,他一边跟着舅爷走乡串户做风车、伴桶等农具及做床、衣柜、食品柜、电视柜等家俱,一边又在城区干活,搞装潢装修。他说,他干木匠活,一直干20岁。20岁那年他结婚,第二年就有了大女儿。由于当时已流行合成材料代原木,家俱基本上采取拼装,加之很多凳子、柜子、桌子等都被金属、塑料制品所代替,全靠木匠活,难以养活一家人。他便开始一边干木匠活,一边自学修鞋、补锅的手艺。他还笑着对记者说,为了学好补锅的手艺,他把家里刚买的一口锑锅底剪下来,然后将买来的锅底材料,按锅底大小剪下,沿着锅底边用小锤慢慢地敲打,把锅底与锅身相联接起,装上水,居然不漏。他说,当时修鞋、补锅没有一个固定摊位,流动性非常大,他背着一个竹背篼,先后在东兴镇、河坝街、盘龙坝、城区四方块都摆过修鞋摊、补锅摊,还挑着担担、背着背篼到双才、同福、史家、白马、等乡镇、村庄修鞋、补锅、做木工活,起早贪黑,非常辛苦。
  伍银生说,1988年他开始修锁、配钥匙,并在城区街心花园一单位旁摆了一个以修锁为主的摊子,一摆就是20多年。一说起他修锁、配钥匙经历,他的脸上便流露出激动的神情。他说,学修锁属于无师自通,一边实践一边学。他说,刚开始学修锁时,钢锯片是配钥匙的主要工具。那时,要先将钢锯片退火、钻火后,使钢锯片的硬度达到不易折断。为了学好修锁技术,在家里,他时常将一些旧锁拆开,仔细琢磨其内在构造、原理,一点一滴地掌握修锁技艺。配钥匙也是,他把那些编码记得烂熟于心。说到这儿,他拿起一把拆开的锁,说,你看,这就是一把最简单的密码锁,四张叶片,每张叶片上都有个缺口,开密码锁,就是要把这四张叶片的缺口都对齐了,锁就开了。帮人开这种锁,没有诀窍,就全凭手上细微的感觉,凭经验。他说,配个钥匙、修个锁容易,难就难在开锁上,尤其是在打开锁,又不损坏锁,这就是一门技术。
  在采访中,伍银生还向记者讲述了几件小事。他说,一次翔龙山有个主妇到楼下商店买东西,出门时忘了带钥匙,家里天然气灶上炖着东西,还有一个3岁的小孩子,心里非常着急。有人想到他,一个电话,他赶紧放下手中活儿赶过去,帮她打开了房门。主妇十分感激,摸出100元钱给他,他只是收下20元钱的上门服务费。还有一次,城区一个单位的一辆小轿车车门锁住了,叫他去打开。他赶过去一看,是一辆高级轿车,而车钥匙正好放在驾驶盘上。要打开车门,不能动蛮力,稍有破相用户就不满意。他凭着多年的经验,他透过车门玻璃,看着车门钥匙的样子,顶着烈日,蹲在车门外锉起钥匙,锉锉试试,费了好大劲,终于打开了车门。车主连连称赞他好手艺,要重金酬谢,他婉言谢绝,只是按平常价格收了钱。他说,开锁、配钥匙的职业,本身就是为顾客救急中之急,解难中之难。说到这儿,他意犹未尽地告诉记者,在修配服务中,时常还要多一个心眼,尤其是开锁这样敏感的事,更要警惕,稍有不慎,就会被坏人钻了空子。他说,有一次,一个小伙子扛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到他摊子上,要他开锁。他要小伙子拿身份证来,结果小伙子一去不回。车子好几天都没有人来领取,他怀疑这车是小伙子偷的,他便向公安局报了案。不久这人在其他地方作案时被抓住,果然是个小偷。
  伍银生正是凭着自己修锁技术精益求精和服务态度,每天来这里修锁的人络绎不绝。有开锁的,也有的来配锁的。时间一长,他修锁的技术便在附近传开了,人们还送给他一个绰号“开锁王”。
  伍银生说,开始几年,他主要以开锁、配钥匙为主,但有时附近的住家户,家里的天然气灶、液化气灶、热水器、洗衣机、水管、气管坏了、阀门、下水道被堵塞了……反正一遇到什么难事,就都找到他。先前他并不懂这些技术,但人家既然找到自己,是对自己的信任,他便通过自学,很快就学会了这些技术。因而在修锁的同时,他又扩大了服务范围,又增添了这些服务项目,还在修锁摊前摆了一个修鞋摊子。他说,一是为生存的需要,更重点要一点,能给顾客提供方便的,他都尽可能提供方便。
  最后,伍银生欣喜告诉记者,在20多年里,他凭着这些技术活,不仅供女儿读完医学院,还供儿子读了一个中专学校。如今,他的女儿在市中区史家医院做医生,儿子学校毕业后,也找到了合适工作,而且他还在老家修起了100多平方米的房子。
  记者感言:有人说,修锁、补鞋、缝纫等行业已成为远去的行业,已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记者认为,无论社会怎样发展,修锁、补鞋、缝纫等行业,始终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永远也不会消失。在当今就业环境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像伍银生这样一批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凭着他们勤奋好学的精神,掌握多项技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找到了适应自己的生存空间,拥有自己特有的市场份额,主要在于他们不为自己的小行业而妄自菲薄,牢牢“锁定”市场,以适应快速变化着的市场需求,为大家提供一种服务,而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端稳了“饭碗”。同时,从他的手艺中,让记者感受到一个普通农村人进城后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执着与热爱,看到了他以救急帮困为乐趣的追求和对职业道德的坚守。正如他所说的,开锁最终的目的一定要用于正道,那就是为人救急,替人解难。风江日报记者 黄成江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扫描登录手机版!

关注微信平台!